福州大学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是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一所重点培养高层次地矿专门人才,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福州大学二级学院。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福州大学创校之初的五个工科系之一的矿冶系。1981年,矿冶系更名为地质采矿工程系。1993年停止招生,相关专业进行更名或并入别的院系。2007年6月,创建了以“企业支持办学建设、企业参与办学过程、企业检验办学成效”为特色的校企联合办学新模式——“紫金模式”,紫金矿业学院由此诞生。2021年5月,伴随着福州大学新一轮学科整合提升,岩土与地质工程系并入我院,更名为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90名,其中专任教师69名,具有正高职称18名,副高职称29名,98.55%为博士学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卓越工程师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人次、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人次、科技进步一等奖1人次、科技进步二等奖1人次、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2人。同时,还外聘讲席教授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讲座教授1人(杰青)、名誉教授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型”教师80多人。
学院拥有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地质工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资源勘查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3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均列入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资源利用科学与工程”二级博士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岩土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和“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
根据软科2020年正式发布“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矿业工程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世界排名51-75名,内地高校排名22-26名。
学院打通工科专业壁垒,举办地采联合辅修创新班,毕业后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和资源勘查工程与采矿工程主辅修2个专业毕业证书。在校全日制学生1052名,其中本科生761名,全日制研究生291名。拥有校外实习基地20多个。
学院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项目1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项,中国-智利国际合作重点基金、海峡联合重点基金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多项、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近200项以及横向科研项目230余项,横向到账经费约7000万,科研总经费约1.2亿元。
学院分为旗山校区(本部)与上杭教学基地两个校区。旗山校区(紫金楼)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上杭教学基地占地约80亩,由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捐赠建设而成,基地于2010年正式启用。本部拥有福建省矿产资源中心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32个和1个福州大学地矿博物馆实验教学与科普平台,上杭教学基地拥有10个专业实验室。学院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4300万元。2012年上杭教学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6年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福建省地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0年福州大学校企联合地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此外,紫金矿业集团拥有的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学院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全面予以开放。
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多所国际一流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台湾高雄大学等签订了联合培养本科、本硕连读、硕士双学位等办学项目。在留学生培养方面,学院招收了来自俄罗斯、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硕士研究生,并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项目的专项资助。学院先后承办和参与承办了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年会、全国低品位及难选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等学术会议。
学院创办至今,“紫金模式”先后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校教学改革优秀案例、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优秀奖、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荣誉。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光明日报头版、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福建日报、东南网也先后对“紫金模式”办学进行了深度追踪和报道。
学院正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深化“紫金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企科教深度整合,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矿业学院,为我国地矿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为福州大学尽快建成“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创业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