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集团 福州大学 网站首页

学院新闻

福州大学《普通地质学》:以“岩石·研石·言石”融通育人,打造“大思政课”改革样本

发布时间:2025-10-24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福州大学《普通地质学》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上线国家级课程思政资源平台——“新华思政”,面向全国高校教师推广。该课程以“大思政课”理念为引领,创新构建“岩石·研石·言石”递进式教学模式,推动专业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成为地球科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典型范例。

作为地矿类专业的启蒙课程,《普通地质学》面向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课程负责人、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林木森副教授指出,传统地质类课程存在“重知识轻价值、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互动”等问题。为此,教学团队立足“立德树人、学生中心”理念,对标“金课”建设标准,系统推进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机制的综合改革。

“岩石”:重构知识体系,夯实专业根基

课程重构了教学脉络,将庞杂内容整合为“地球形成演化—外动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资源与环境”四大循序渐进的模块,引导学生从认知地球历史,到理解地质动力,最终落脚于思考资源可持续与生态文明建设。依托智慧教学工具与自建3D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可“云端”漫游地矿博物馆,近距离观察矿物岩石标本,实现“虚实结合、沉浸体验”,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参与感。

“研石”:搭建实践平台,促进知识内化

课程充分发挥福州大学地矿博物馆、校园火山地质园等实践基地作用,将课堂延伸至自然场景。学生在真实地质环境中观察、采样、分析,实现“做中学”“研中悟”。同时,依托《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地质眼观》等微信公众号,鼓励学生撰写科普推文、制作短视频,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公众语言,提升科学传播与创新实践能力。

“言石”:改革评价机制,推动知识外化

课程打破“一考定绩”的传统评价模式,构建“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双轨考核体系。通过标本鉴定、选题演讲、科普创作等多元化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表达力、思辨力与责任感,实现从“学知识”到“用知识”再到“传知识”的能力跃升。

“铸魂”:融贯价值引领,砥砺时代新人

课程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在讲解地球圈层时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在介绍矿物资源时嵌入“大国工程”与工匠精神,在讲述地质先辈事迹中激发家国情怀。思政元素不再是“附加内容”,而是与专业知识同频共振的“价值基因”。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主动性显著增强,在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科普讲解大赛中屡获佳绩。《普通地质学》先后获批“福建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福州大学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学案例入选新华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林木森老师荣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我们把‘大思政课’建在岩石上、建在火山边、建在博物馆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在认知中坚定信念。”林木森表示,课程将持续推进“专业+思政+技术”深度融合,为培养新时代地学创新人才贡献“福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