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学院
  • 福州大学首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园地 > 正文 学习园地

科学改变世界——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07-11-29 浏览次数: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5月22日播出):水稻能不能通过杂交达到高产,这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疑问,但在30年前,全世界没有人能回答,直到中国出了袁隆平。这位几十年把双脚深深插在泥地里的大科学家,为他的祖国以及世界上30多个国家解决了吃饭问题。

家住湖南安江的林云阶老汉清楚地记得,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他家的稻子亩产只有300多公斤,全家人都吃不饱饭。

湖南安江农民 林去阶:那时候,我们(一年的)粮食一般到9、10月份就没了,吃光了。

正是那个年代,林老汉认识了袁隆平,这人几乎天天泡在老汉家的稻田里琢磨稻子,科学的事老汉弄不懂,但有一点他知道,那就是他家的稻子祖祖辈辈就打那么多。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当时经典的遗传学都讲这个水稻是自花受粉的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

有一天,袁隆平在稻田里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他告诉林老汉这很可能就是天然杂交稻,如果种下去还能长这么好,那咱们可就不挨饿了,然而等到长出的时候,他们才明白,这饿还得接着挨。

袁隆平:高的高,矮的矮,早的早,迟的迟,没有一株像它老子那么好。

袁隆平不服输,“给我点时间,我让你地里多长座米山。”但这座米山却让老汉足足等了十年,十年里,袁隆平做了十几万次的实验,终于有一天,这事被他想明白了。

要培养一个母水稻,他要嫁两个老公,一个只生女儿,另一个老公,专门生儿子。

而这个儿子成了稻种,第二年,也就是1972年,老人种了点袁隆平的杂交稻,秧插下去没多久,就比别的高出半个头,大家兴奋地到处吹,结果收获的时候好多人都来看,这一看,却出笑话了。

袁隆平:稻谷略有减产,倒是稻草增加了70%。晚上开会,人家就讲风凉话了,说可惜人不吃草,人要吃草,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了。

大家都失望的时候,国际上的杂交水稻研究也陷入了困境。一些水稻种植大国,纷纷放弃了杂交水稻研究,杂交水稻没有优势的理论,再一次向一座大山一样向袁隆平压过来。但袁隆平没有放弃,问题很快找到了,那就是他没把稻子的优势遗传到穗上,而是遗传到了杆上,但要想颠倒过来却并不容易,这一颠倒整整花去了三个年头。1975年,世界上第一代杂交稻正式诞生了。

农民:他带到我们生产队上实验,每亩增产300多斤。

第二年,国家开始大面积推广杂交稻,推广到哪里,哪里就摆脱了饥饿。

湖南省副省长 杨泰波:他的贡献是历史性,也是世界性的,它首先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温饱问题。76年以来,到目前为止,累计增产5200亿公斤,如果按照每年每人消耗500斤计算,那就等于他解决了20亿人口一年的吃饭问题。

1980年,杂交水稻做为我国第一项农业专业技术转让给了美国,为菲律宾等30多个国家培养了500多名杂交稻专家,从90年代起,袁隆平协助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广杂交稻,在中国的帮助下,印度、越南的杂交水稻发展得很快,越南种植了65万公顷,印度种植了56万公顷,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袁隆平带给他们的实惠,在告别饥饿的同时,记住了袁隆平这三个字。袁隆平也被世界公认为杂交水稻之父,先后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10多项国家奖励,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等10多项国家荣誉,我国还将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去年,他还被美国科学院聘为院士。